教育是一阵清风,拂开了知识神秘的面纱;教育是一股清泉,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田;教育是前进的浪潮,推动了时代的巨轮!不知不觉中我已乘着这艘巨轮航行了七年。这七年,虽没有什么大风大浪,但朴实、平凡的教学工作磨练并推动着我的成长。我深知,自己这七年的教学工作只是事业的起点,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政治上我积极要求进步,我清楚地认识到,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更要在思想上要求激励自己。所以,我一直带着良好的工作心态和塌实的工作作风耕耘在这一亩教学园地中。
我短短七年的教学生涯已经可以分为三步曲,这三步曲中有三所我工作的学校,也有三个工作阶段,更有三段成长的过程。所以,请允许我静静回想,娓娓道来。
春华秋实,海纳百川——初来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工作的两年
2000年7月,我从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毕业,应聘到了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做了一名英语教师。第一学年中,我不仅担任了二、四年级的3个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还兼任了一年级两个班级的唱游课教学工作。第二学年,学校的英语教师人数不够,我又勇挑重担,接受了五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作为一名刚刚接触教学工作的新人,我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找机会挑战自己,短短两年,我开了1次外省市级、2次区级和多次校级的公开课。2001年初,我指导的少儿英语节目Goodbye获得了闸北区童心杯少儿英语能力展示的特等奖,我本人也获得了最佳指导奖。荣誉虽不高,但第一次付出汗水后的甘甜让我细细品味了许久。
熟悉一中心小学的老师们都知道,她分为春华和秋实两个楼组,而这两栋教学楼中海纳百川了各科目的优秀教师,能在这样一所优秀名校中开始我的教师历程不得不说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朴实无华,群英荟萃——在扬波拜师学艺、耕耘丰收的四年
2002年7月,我从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转调至民办扬波外国语小学工作,经过了半年的教学工作与学习,令我觉得这个新“家”既温暖又亲切。不仅学到了不少的教学上的方法,更是从许多长辈们身上吸取了经验。
在校领导和各位同事的教育、帮助下,我迅速地成长着。民办扬波外国语小学是群英荟萃的地方,而我更有幸加入了朱文婕老师带领的区优秀英文教研组,并拜她为师,使我在业务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团结协作的氛围,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壤,给我这颗幼苗以良好的营养。我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加上勤学好问,在经过一番磨练后终于小有成绩。2002年秋,刚到扬波的我就有一次面对区教研员和同行上公开课的机会,这次的公开课不仅增加了我的经验,更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接下来的一年里,我苦练基本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我带的住宿班的孩子们每周才回家一次,这抓差补缺的工作经常是晚上留下来做的。可我一点也没有觉得这样的工作辛苦,反而觉得和大家一起工作着是多么快乐的事。因为在扬波的集体的中这样的人很多,大家也从不计较什么。
就这样踏踏实实的工作了一年,机会开始出现在我的面前,先是市教研员朱浦老师来闸北区挖掘新人听课,我的课受到了好评。紧接着又是我代表闸北区对上海市各个区县的一次教学展示,更受到了多方的肯定。经过了这两次的市级公开课磨练使我在业务上的步伐逐渐迈入了比较高的台阶。虽然这两年勤恳地工作很累,可作为一名教师,能把课越上越好,能把学生越教越出色,累点也没有什么不好的。2003年春,我获得了闸北区青年教师能力展示一等奖;2003年秋,我获得了闸北区牛津英语教学评比一等奖;2004年春,我获得了上海市牛津英语教学评比一等奖(第一名);2004年冬,我又获得了上海市中小学英语教师能力展示二等奖。蜂拥而至的奖项的确让我有了很大的成就感,能获得这些机会并不是每个年轻教师都能得到的幸运,但我能把握住机会并有了一定的成绩是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的。可这么多荣誉的背后我想说的只有感谢:感谢扬波的谢明慧校长;感谢我的师傅朱文婕;感谢扬波英语组每一位成员;还要感谢教研员胡惠芬老师。没有她们的帮助,我也不会获得这么多教学方面的奖项。
扬波素来都有着朴实无华的校风,那么多优秀教师聚集在一起,大家都是那么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所以,我在扬波的工作,也如同涓涓细流一般,点点滴滴汇成江河。
新型理念,质朴作风——来新扬波工作的一年
2006年春天对我来说是百感交集的,那时正在家中待产的我听到了扬波要搬新校区的消息,新校区的校舍要比从前的漂亮、也比从前的大,而更大的变化则是扬波和实小的合作办学,也就是两个学校的老师会在一起交流、工作。新校区要招收5个一年级班级,也就存在着教师不够的现象。老扬波的谢校长特地到我家中来看望我,并告诉了我这些事情,也来征求我的意见,是不是愿意产后去新校区工作?我想每个老师遇见这种情况都会有些忐忑,毕竟旧的环境我已经很熟悉了,新的环境不知道会怎么样?况且,新校区离我家路程很远,上下班会不太方便。可是想到新学校的确需要教师,我一个人的偏执可能会影响大局,作为一名闸北教师应该要配合服从领导的安排。于是,我当天就答复了谢校长,同意产后到新校区工作。
2006年10月,我来到了新扬波工作,担任一年级两个教学班的英语教学工作。由于我刚生完孩子才4个月,新扬波的领导、同事们考虑到我孩子还小,所以都很照顾我,使我觉得这个新集体很温暖,工作上也很顺心,一点都没有生硬的感觉。环境上一适应,工作的劲头也就足了。才刚来一个月不到,我就在组内上了一堂研究课,11月份,我很乐意的接受了校领导的安排,对区教研员开了一堂课,并受到了教研员的好评。这样的工作节奏对一个产后刚来上班的人来说也许有些紧张,但我感受到学校对我给予的厚望,所以我总是尽我所能地把课备好、上好。到了下半学期,我还接受了市教学研究课的任务并圆满的完成了课的展示。平时,我对自己的附属工作也能认真的对待,例如搭班、英语社团的展示等,有些事情我觉得和自己有关系就揽过来做,尽量不去推给别人,因为在这里大家都是那么团结的工作,能为这个团队添砖加瓦是我的义务更是我的荣幸。
很快一学年又过去了,2007学年来到了,我们的新扬波也迎来了更多的班级。这么多班级又使我们的师资紧缺了点,领导班子也就些变化,我所执教的二3班的原班主任朱婕老师担任了我们新扬波校区的教导工作,很多新校区的管理重担都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于是,校领导询问我是否愿意承担二3班班主任的任务,我义不容辞的答应了,虽然我从没有做过班主任,但是自己班级缺少班主任我应该要勇于承担这个任务。同时,我也觉得这是一次锻炼自己管理班级能力的好机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有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师生涯更完美。做班主任已经3个星期了,英语办公室的老师们经常会笑着跟我说:“我们现在在办公室里都看不到你的人影啊!这个班主任要比以前忙多了!”的确刚上任时对工作流程还不是很熟悉,有时候是有些乱忙的感觉,小朋友的磁带作业因为在学校里没有空余时间,我常常要带回家听。不过,我想这都是开始,我对自己第一个学期做班主任的计划也是“平稳过渡,走入正规”,再说,有这么好的一位区名班主任朱婕做我的老师,我只要用心看、学、做,相信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新扬波有新校舍、新同事、新领导、新理念,这些新事物富有美丽而强韧的生命力,她们盏放着优雅的光芒却流露着质朴的气息。在这里,我们对工作的态度就如从前般朴实无华,大家也如从前般勤勤恳恳。所以,我的工作也只是汇成江河的一股小溪,是平淡的,更是细水长流的。
这是学习的七年,因为我对教学工作从不知到知,走过了一段曲折的探索之路;这是光荣的七年,因为我正一步步走近成功;这是幸运的七年,因为我遇到了那么多关心我的领导和同事;这更是美丽的七年,因为我就像一名建筑师,为闸北三所学校的教育添砖加瓦,把她们变得更美丽。
希望今后的七年,再七年,我能用自己的双手为美丽的扬波外国语小学添上一栋“小房子”,盖上一幢“大楼房”,把她建设地更加宏伟、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