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各不相同,所以孔老夫子早早地提出了要“因材施教”。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的特性而做出不同的调整。我在这里只能提出一点自己的“拙见”,和各位家长共勉。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到“有序规划、强力执行、安静陪伴”。孩子的天性是贪玩的,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在规划上,因此我们需要手把手地教他们,去培养他们学会自己规划,学会自己设定目标,学会如何制定计划去实现。计划制定后,一定要严格执行。很多孩子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信誓旦旦,但真的执行的时候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家长在这过程中,起到的不仅仅是监督者的作用,更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引导者,从制定计划的时候,就要避免孩子制定不切实际的计划,在实行的过程中,更要引导孩子去坚定地执行。最后还需要家长们能做到“安静地陪伴”,孩子由于年纪小,经常开小差、发呆,这时就需要家长们适时地提醒。家长们可以拿一本书,陪着孩子,和孩子共同学习。如果孩子发呆,一定要适时提醒;除此之外,如果孩子有学习上的疑问,一定不能一问就答,而应该让孩子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集中起来统一回答,以免孩子产生依赖。
这里,我从阅读习惯的养成来举例说明如何引导和监督孩子。由于孩子的专注力不佳,静下心来阅读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甚至对不感兴趣的书籍翻几页便跑开了。于是我们寻找一些《喜马拉雅》有声读物给孩子边听边看。孩子如同听故事般地边听边看,可以连续阅读1小时以上。渐渐地,孩子也不再需要《喜马拉雅》的帮助,能自己读完一本书时,我们发现孩子自己看书的时候囫囵吞枣,只是注重故事情节,做不到有效阅读。我们就让孩子自己读文章,上传到《喜马拉雅》,孩子为了能获得更好的效果,遇到生字生词会主动查字典、有情感地朗读,从而更有效率的阅读。
最后,我觉得阻碍孩子进步最大的敌人是“手机游戏”。那我们也不能谈虎色变、完全地抵制,而应该更好地引导,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我们可以让孩子有选择的玩一些益智类的小游戏,像吃鸡、原神一类的大型游戏就不建议让孩子接触了。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可以完全掌控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而任由孩子随意选择游戏,因为一旦他沉迷于大型游戏,随着孩子长大,他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和你斗智斗勇,想法设法、抽闲补空地玩游戏,如果你不想有那么一天,趁早断绝孩子和大型游戏的联系。此外,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先完成任务,再休息游戏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四(3)班袁泓禹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