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怎么办”——闸北实小儿童视角的课程创新

 
 
 
     2012年2月28,雨后初晴的下午,整个实小校园洋溢着快乐气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闸北区教育局共同举办的“快乐300分,让孩子慧动起来”上海市小学“快乐活动日”展示活动闸北专场在我校举行。上海市市教委陈彪、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王钢、闸北区教育局教研室吴伟国、课改基地学校校长和区内各学校代表等出席本次展示活动。
李莉校长首先向嘉宾们介绍了学校在个性化育人课程上的实践和探索,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坚持一个课改主张,即《100个“怎么办”》反映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经验;(2)实现一个课程价值的追求,即《100个“怎么办”》帮助完成学生从“自助——自悟”的进阶式发展;(3)实现一个形态的置换,即《100个“怎么办”》完成课程从静态呈现到动态开发的过程。
随后,各位嘉宾走入校园,走进教室,聆听课堂。作为此次活动的分会场之一,我校以体验、互动、谈话、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载体,呈现了两类形态的课堂,共27个内容。第一类是基于社团活动的“怎么办”课堂、一类是基于头脑风暴的“怎么办”课堂。多样的活动形式、丰富的活动资源和活泼的活动内容给在场的嘉宾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并给予我校在快乐活动日中的工作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100个“怎么办”是儿童视角的问题生成,最终将回归于社会的运用,这些智慧的生成应该会成为孩子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快乐成长的源泉,也是我校“快乐300分”活动中的另一种对内涵的价值追求。
 
              上海市教委陈彪、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王钢出席本次展示活动 
 
 
上海市教委领导和知名媒体人出席本次展示活动 
 

杨林森老先生指导上海说唱社团 

 

社区民警参与100个“怎么办”  

 

市区领导走进校园,走入课堂,聆听100个“怎么办” 

陶艺活动中的“怎么办”

 

活动指导教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