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区实验小学每周两节“100个怎么办”课程
帮孩子解决困惑表达心愿
【话题】妈妈,你能不能不拿别人和我比?
三年级男孩祺祺语文测验考了本学期最好成绩96分,他兴冲冲回家告诉妈妈。没想到妈妈却说没什么大不了,因为班上还有同学考了100分。祺祺很生气:“父母总是拿我和别人比,怎么办?”
祺祺的问题,成了他所在的班级晨会课的主题。闸北实验小学推出“100个怎么办”课程,鼓励同学们自己发现并提出生活中的各种烦恼、疑惑,每周利用两节晨会课时间,邀请老师、家长、专家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一起发现答案。
回答问题拒绝说教
校长李莉说,开设这一课程,是为了鼓励孩子从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培养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学校定期会下发问卷表,征集孩子们的问题,也有很多孩子通过家校留言册、随笔等形式,告诉老师自己的小秘密,再由老师选择有共性的话题,拿到课堂上讨论。
校科研室老师谢婧介绍,问题分为“学习生活、交往互动、家庭教育、社会现象”等四个方面,上课形式多种多样,父母、老师、各领域专家、社区工作人员,都能成为答疑解惑者。有时,孩子们和老师围坐一圈讨论,“父母不让我管压岁钱怎么办”、“练琴时妈妈很唠叨怎么办”、“父母不让同学来家玩怎么办”、“同学忘记还钱怎么办”;有时,孩子们走出教室,在操场的鸽棚边思考“有同学故意打碎鸽子蛋怎么办”,在校门口和协管员叔叔阿姨一起研究“校门口有人乱停车怎么办”,或者和社区志愿者一起想办法,怎么才能让怕狗的小朋友不被宠物狗吓到;遇到“同学老是抢运动器材怎么办”这样的话题,体育老师带领大家边上课边琢磨;有孩子不知道怎样不让自己的上海话不那么“洋泾浜”,学校的上海话社团一起来帮忙;“我不会垃圾分类怎么办”“劝别人节约用电,他不听,怎么办?”遇上这类专业问题,相关专业的家长便自告奋勇,带孩子们走进企事业单位,亲身体验。
小学五年级,一些女孩子开始发育。对于自己身体上的变化,有孩子觉得很害羞,当他们把这个“怎么办”告诉老师后,老师将有同样困惑的孩子集中起来,让他们在健美操和青春歌曲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全疯了,每个人都勇敢自信地走起台步!”谢婧说。
自主讨论发现问题
祺祺的班主任丁彦辰是年轻的“85后”,如今,“100个怎么办”成了她觉得上得最过瘾,也最有挑战的课程。
为了解决祺祺的问题,丁老师请来家长代表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我只是无心的一句话,孩子怎么可以摔门而去,太不懂事了!”录音中,祺祺妈妈觉得很委屈。“我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妈妈却还是要说我,很伤我的自尊”,课堂上,祺祺也同样委屈。祺祺真的像妈妈说的什么都比别人差吗?丁老师请同学们谈谈祺祺的优点,同学们夸他“开心果,人缘好”“不仅仅计较”“会做小报”……祺祺惊喜地发现,伙伴们眼中的自己其实很棒。随后,丁老师安排了一场“微笑接力”中,孩子们自由抛接着微笑抱枕,大声说出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为什么父母会看不见?通过一个做动作猜成语的游戏,在场的父母和孩子仿佛明白了,沟通多么重要。但是,也有同学不相信,自己和妈妈还能好好沟通,“我妈妈已经习惯把我和别人比了,肯定改不掉!”伙伴们群策群力出起了主意,“你可以写封信告诉妈妈你的感受!”“妈妈拿你跟别人比,你就拿妈妈跟别的妈妈比,让妈妈体会一下这是什么感受!”男孩小青的妈妈则贡献了自己的建议。她建议家长,用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告诉孩子们,“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打败别人,而是做最好的你自己。”短短几十分钟讨论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
“不能空洞说教,而要根据不同的话题,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丁老师觉得,孩子的问题,还是要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她也发现,诸如“伙伴不愿跟我玩怎么办”这类的交往问题,在低年级孩子的问题中出现频率很高,“可能课堂上讨论了,还是没有办法立刻解决,这就留给孩子们自己在生活中慢慢发现答案。”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