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题研究进行到底

将课题研究进行到底
——记我校市级课题的一次专家现场办公
 
 
 
115日是我校对市级课题《基于儿童视角下的综合评价题的构建与实施》进行进一步梳理和论证的日子。上海市教科所冯明先生因我校、区科研室陈越主任和德研市李正刚主任之邀,莅临我校指导课题研究。

首先由我校科研员谢婧老师就课题的推进和落实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其次由李莉校长作了相关的补充,并提出了几大困惑:1、学业评价部分的检测与绿色指标之间的匹配程度如何表现?2、德行评价部分能否采用大数据的形式进行实证研究?3、儿童视角的概念界定在进行人工阐释的同时,相对于成人视角的评价优势除了用“受学生欢迎”、“学生成长的自我需求”,还有没有可拓展的空间?……

专家对课题的推进和涉及的领域分别给予了肯定。但是对学校而言,让我们欣喜若狂是在碰撞中似乎触摸到了破解当前困局的良方和对策。例如:小学阶段,小学生更注重更在乎“他控”,如何通过评价从“他控”走向“自控”;好的教育在于帮助孩子“发现问题”,产生自我矫治的需求,完成自我评价的进程;评价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过程和个人成长的过程……

通过课题的研讨和论证,我校进一步认识到本课题推进的若干改革举措,在形式和内容上应该是儿童接纳的、目的和功效是指向儿童发展的、参与是儿童自主和期盼的。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是满足儿童需求、促进儿童参与、增强儿童体验、持续儿童方式,充分摆脱“被评”的工具性,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今天持续五个小时的头脑风暴和脑力激荡,可谓绞尽脑汁“用自己的话讲自己的故事”,就是为了呈现课题研究的成效和价值。值得学校反思的是:对于这个课题推进的每个时间节点规定中的每个行为策略的出台,应该有更详尽的预判和跟进。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对结果跟进的跟进才会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