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语文80后研究小组开展了学习研究活动。这次的两堂研究课分别由三年级的蒋颖老师和四年级的陈懿霖执教。课堂上,两位老师在认真研读文本后,从随文识字、到品读课文、再到尝试质疑问难,完整地展示了一篇课文的教学。
蒋颖老师执教的是《他从火里跑出来》一文。在学生对“诺贝尔奖金”的由来有所了解后,蒋老师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二~五小节。这一环节中的“质疑问难”非常出彩。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中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句子,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学习“边读边思”,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提出问题,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同时,帮助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提问做出小结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了诺贝尔研制炸药的危险性和他不顾危险勇于献身的精神。
《苏武牧羊》是陈懿霖老师执教的一堂四年级课文。陈老师在教学中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利用“旌节”为线索贯穿整篇课文,注重学生的说话练习,从扶到放,引领学生紧贴文本去寻找答案,也将语文阅读学习中必须要“联系上下文”落到了实处。陈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的能力,从每个标点中寻找线索,使学生阅读时能够更加细致。
在评课中,老师们不仅对两堂课都表示了肯定,还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如有老师提出,在说话练习中,当学生思路不够宽时,老师应该给予有效且适当的点拨。如“苏武可能会遇到哪些折磨?”时,老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折磨不光是肉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这样一来,学生也会随着老师的思路继续发散。相信这两堂课不仅让执教的两位老师受益匪浅,也让其他80后研究小组的成员在教学上有所启发。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上“且行且思考”。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