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80后”的教师们齐聚大宁校区,共同参与沈怡晴老师执教的一堂二年级语文课——《小毛虫》。这是一篇颇有童趣又有深意的短文,课文中的小毛虫竭尽全力、不悲观、不羡慕,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课堂上,沈老师通过多种方法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对于“抛弃”一词的解释更令我们印象深刻,让孩子想象自己就是在小毛虫身边的其他动物,你会对它说什么呢?孩子们个个融入其中,积极回答:“小毛虫你不会跑也不会飞,太可怜了”……在情境中切实感受到了什么是“抛弃”。”整堂课充满孩子琅琅的读书声,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
课后,青年教师们聚在一起进行了评课。大家“七嘴八舌”,在质疑、解答和讨论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二年级的教研组长李洁老师主要从两方面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专业指导:一是词语理解,二年级开始要注重课堂当中词语理解的方法渗透,可以通过找近义词、抓关键词语、看图说话练习等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孩子理解;二是质疑,教师也需要进行方法指导,让孩子明白“什么问题该问,什么问题不该问”,可以针对前后矛盾之处和不理解的词语、标点等提问,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孩子的质疑能力。
最后,李老师也对我们“80后”青年们提出来了寄语,摒弃教案“拿来主义”,主动思考:为什么这位老师要这么上?那我该怎么上?让自己的想法融入教案当中,如此方能“上出属于自己的课”!课不在于上得多完美,但要上出自己的想法,青年教师就应该大胆、敢于实践,一堂课才能变得更为完善和细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