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第一节课,自然教研组的陈琳悦老师在龙盛校区的地下报告厅执教了一年级《天气变化》的教学,包书记和全体综合组的老师一起参与了本次自然组“单元主题设计”的教研组研讨活动。
首先由自然组内两位青年教师以教材为蓝本介绍了本单元自然学科教学旨在引导儿童感受天气的变化,并感受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密切关系。并对教学的一年级学生进行了相应的学情分析,该阶段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是缺乏生活经验的。而《天气变化》这一单元主题则是深入浅出地为后面系统地学习风霜雨雪以及地球、宇宙等内容做一个感性的铺垫,也是培养孩子“小眼看世界”学会观察,注重信息收集的重要环节。在本单元主题下,教师培养孩子观察生活、表达感受、收集信息的能力,为将来学习天气现象(生活经验)与科学原理的链接和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学生能从感受现象出发,到追根溯源,再到认识完整的生态系统相关规律,形成思维的渐进。
接着陈老师就围绕自然组研究的“主题单元设计”,进行了精彩的教学展示。陈老师紧扣单元中的活动设计,围绕着“有序”体验《天气变化》为主,学生边体验边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出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各种天气现象各有特征;不同的天气现象对环境、动植物、人类生活有一定的影响。陈老师巧妙地通过出示图片、影像,引导学生回忆、讨论交流。学生通过陈老师的引导进行着一系列的观察、交流、游戏,并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系统且感性的认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相应的活动设计,让研究者发现这一单元的知识性相对较弱。教师立即调整活动设计,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尊重事实、科学记录的良好探究态度;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合作的积极性,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与生活常识,收到了异曲同工的课堂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科单元主题设计让教学的教能从不同层次去理解教材,剖析教材,大胆合理创新,抓住一二个亮点来进行有效教学。教师更加注意研究儿童的认知过程并在课堂中充分展示其过程,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理解、促进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良好的主题单元设计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