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学习重点 关注创意表现
——静安区小学美术校本化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实践
暨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青年美术教师团队交流展示活动
近年来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美术学科在全市开展了单元教学的专题实践和研究,不少区县的很多教研团队和教师在区域化、校本化单元主题教学中也纷纷深钻研、亮奇招,研发出一个个成功案例和学校美术特色品牌课程。实小美术组在美术区教研员沈红老师的带领下,从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确立了美术学科单元教学研究课题,2016年4月学校美术组申报了上海市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项目“在玻璃装饰创意美术活动中提升小学生审美情感体验的实践与研究”,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实小美术教研组有幸在4月、5月的区教研活动中承担了两次相关单元教学展示活动,活动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与分层提升,进行三年级《运动的人》单元主题课的教学展示和研讨,分四课时从绘画、工艺、雕塑、电脑动画四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收获颇丰,感悟良多。
三年级学生在前期的美术学习中曾有关于人物绘画的基础课程学习经历,如:《我的好朋友》、《我想飞》、《两个人的故事》、《我的家人》等。学生已拥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表现能力,但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针对这一学生年龄特征,于是我们围绕《运动的人》单元主题开展了连续性、递进性课堂教学,其中,毛韫佳老师执教的《运动的人——人与影》,用剪影形式表现出来,丰富多变的人物动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陈婷婷老师执教的《运动的人——人与形》,在学生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对人物造型进行了夸张、变形,结合马蒂斯剪纸作品,使作品呈现装饰性效果。陈煌宸老师《运动的人——人与情》,把运功的人由平面形象变成了立体造型,在引导学生欣赏雕塑作品外在美的同时,激发学生感受运动给人带来的自信、勇气和毅力。王颖老师执教的《运动的人——人与动态》,将学生的雕塑作品赋予了动态变化,用ps软件把静态的雕塑变成动画形象,使学生体验不同表现和创意的乐趣。整个单元设计体现了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止转向动态的创意理念。我们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美,用头脑去判断美,用实践去表现美,在感知作品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前提下,让不同个性和不同性情的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轻松体验、有效探索,单元序列的教学活动也能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己的艺术表现切入点,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校本单元主题教学:《运动的人》,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课程分类 | 创作类型 | 课题 | 教学内容 | 创意设计 |
基础课程 | 绘画 | 人与影 | 利用电线人拗出动态,表现运动中人物的剪影,组合成一幅剪影作品。 | 利用剪影方法表现运动的人。 |
剪贴 | 人与形 | 将人物动态进行夸张变形,表现画面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 模仿马蒂斯剪纸艺术风格制作剪贴画。 | |
雕塑 | 人与情 | 用黑泥对电线人进行塑形,感受泥塑人物创作的趣味,完成一件立体人物泥塑作品,表达运动的激情。 | 为立体人物添加肌肉,增强作品表现力。 | |
拓展课程 | 电脑动画 | 人与动态 | Ps社团学生用所学的Ps软件时间轴动画效果,将雕塑作品变成gif动画。 | 将平面图片动态化,培养学生动态审美能力。 |
本次展示研讨活动旨在改变教师角色的传统、常规定位,真正确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感知、表现和创作能力,力争实现“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的教学理想目标。实小美术单元整体课的设计有利于教师围绕同一主题不同课型的结构设计,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进行创作主题的设计、实践和研究,促进青年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补充、拓展,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美术校本学习资源,进一步完善单元整体有效教学的校本化实施与推进。
教师风采
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