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教研室教育综合改革试验项目基地校音乐学科阶段性交流汇报

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评价实践探索

——上海市教育教研室教育综合改革试验项目基地校音乐学科阶段性交流汇报

 

6月8日下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音乐学科教研员席恒、上海市中小学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王月萍、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副校长朱睿以及全市各区县音乐教研员及骨干教师集聚一堂,参加了上海市教育教研室教育综合改革试验项目基地校静安区实验小学音乐学科阶段性交流汇报。

本次汇报共分为四个板块,首先由市教研员席恒老师对本次活动的背景和主旨进行介绍;其次由吴轶君老师代表学校音乐综改组将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校本化评价的实践的主要内容作汇报;第三板块是呈现了不同侧重点的两个评价案例:一是由尹志颖老师指教的“评价融入教学过程”的实施案例;二是由秦奕老师指教的“学期阶段性终结评价”实施案例;第四板块是互动交流和专家点评。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评价实践探索。自2014年9月市教委教研室进驻我校开展综合改革试验项目至今,已有一年半的时间,我们在市教研员席恒老师和区教研员唐茂莉老师的带领下,以综改活动为载体,引领着我校音乐综改组不同成长。通过实战课堂,科研引领,意图在基于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努力追求 教-学-评的一致性。通过无数次的研讨与实践,我们了解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设计评价目标、内容和评价方式的重要性并树立了评价是为了改进学习的基本观念。为了更好地将评价结果及时、明确、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我们在学校信息组的支持下设计具有校本特色的评价工具(音乐评价app软件)改以往教师评价为学生成绩的主要依据的单一评价形式为自评为主、互评为辅、师评为导的多角度多通道多维度的复合评价形式。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不同评价维度的表现水平标准,形成了符合本校特色以及课程特点的评价方案。

本次活动的课例和汇报也获得了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肯定。在互动交流中,普陀区音乐教研员娄思蓓老师谈到:这次活动无论是同文本还是课堂实施都凸显了“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的特点老师根据孩子的课堂生成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注重的是学习过程中新的生长点老师的这节课更是突出了校本化评价方式的特点,把学习成果可视化,所以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学习中更有兴趣,在表现中更加自信。这些评价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好好学习和借鉴的。崇明县音乐教研员严春香老师则是从“关于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与之前的评价的不同”的角度从“评价设计理念的不同、评价功能侧重点不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有所提高、评价方式个性化实施四个方面,谈了对本次活动的想法。嘉定区音乐教研员刘婧老师谈到:在今天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评价融入教学过程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基地学校的项目研究汇报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引领和启发。两节现场课的课堂也非常带劲儿,充分感受到了学生学习的活力最后,上海市中小学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王月萍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王老师指出在强调教学规范的背景下,基于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这个命题应该具有多种涵义,依据就是课程标准本身。今天这次研讨活动的价值,除了理清课堂教学的基准和改革方向以外,还对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一个现实课题。学科建设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任务组成的,评价体系的建构是其中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学业评价的一部分,无论是评价案例还是提炼的评价经验,都对学科建设有利。教师在这样的实践探索中,专业能力提升甚至专业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是必然的。

  从2014年9月综改进驻我校,每一个参与项目的老师都因参与其中而收获颇丰,今天的展示只是一年半以来我们研究的缩影,将以此展示为契机,不断努力,继续前行

 

音乐1.jpg

 音乐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