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秋风萧瑟,但秋风吹不灭“80后”教研的热情。11月3日,第三次80后语文小组教研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评”在课堂,“价”构成长》,由王彦老师带领的小组进行了有关课堂评价语的研究汇报。首先,吴宙艳老师为大家详细叙述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与意义,让大家对课堂教学评价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接着,顾蓓老师为大家阐述了评价的各种意义与价值,让老师们意识到原来有效的评价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励他们的表现,同时改进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接着由几位组员将常见评价手段概括为激励性、迟延性、包容性、形成性和开放性五类。通过交流,老师了解到不同的评价应该作用于不同的情况,应对不同的学生。例如:激励性评价可鼓励学生增强信心;迟延性评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包容性评价保护了学生独特的想法、形成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开放性评价则更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了加深青年教师们对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几位组员更是生动演绎了平时教学中的评价片段与其他老师进行互动。例如顾蓓老师演绎的《月光曲》的课堂片段中,针对“贝多芬从中听出了什么”这一问题,同学们畅所欲言,但教师并不给予对与错的评价,而是积极去肯定他们的理解和感受,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的声音变得更为多元。
“评”在课堂,“价”构成长,希望我们青年教师能以一次的交流为契机,以充分的备课、备人为方法,让课堂有效、恰当的评价成为学生追求上进的助推器,可以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催化剂,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绽放着迷人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