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促德育 知识迁移通算法——集团数学青年联谊会活动(2)

9月25日上午9时15分,集团数学青年教师们汇聚在龙盛校区。沈亿萍老师在龙盛三(1)班执教了一堂富有家国情怀的《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计算教学课,为本学期集团数学青年教师的课堂研究拉开了帷幕!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青年联谊会0925\青年联谊会0925\20190925 - 边框\集体_副本.jpg

本次活动邀请了课程部陆莲洁老师和赵怡韵老师进行专业指导。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青年联谊会0925\青年联谊会0925\20190925 - 边框\说课_副本.jpg

本学期,集团数学青年联谊会一改以往教学研究课教师独立评课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然后集团队的智慧,派代表进行评课交流,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在评课中,老师们纷纷表示从沈老师执教的这节计算课中有如下收获:

  • 巧用情境串联 凸显家国情怀

沈老师从一则反映祖国飞速发展的视频引入,通过直观的动态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并让学生谈谈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然后由这一情境延伸出问题,将凸显爱国情怀元素的情境贯穿整节课。这样的视频引入与情境贯穿方式,为青年教师们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作出了示范。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青年联谊会0925\青年联谊会0925\20190925 - 边框\小组发言2_副本.jpg

  • 巧用知识迁移 渗透学习方法

青年老师们在评课过程中一直赞扬到沈老师对于知识迁移的做法。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两位的计算方法。沈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充分复习一位数乘两位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机会,尝试自己探究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青年联谊会0925\青年联谊会0925\20190925 - 边框\小组发言3_副本.jpg

  • 联系计算方法 夯实计算算理

作为一节计算教学课,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核心。青年老师们指出,沈老师在课堂中注重联系算法,关注从横式计算到竖式展开式的联系,从竖式展开式到竖式一般式的联系,这样的算法沟通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随后,结合本学期“教案撰写”的基本功训练,蔡诗韵老师和陈雪菲老师分别介绍了自己关于《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青年联谊会0925\青年联谊会0925\20190925 - 边框\蔡老师说教案_副本.jpg

在点评环节,课程部赵老师首先对沈老师的教学设计表示肯定,但就教学细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算法沟通的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整个算理学习的过程更加扎实等。随后,在教案撰写的指导中,指出,蔡诗韵老师的教案撰写格式更清晰,教学环节每一步都清楚阐述了执教老师的用意,但在教学设计上,陈雪菲老师对于估算的设计更贴近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到的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因此,在撰写教案时,一定要把握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到的教学目标,充分解读教材,这样撰写出来的教案才更加完整!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青年联谊会0925\青年联谊会0925\20190925 - 边框\领导评价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