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文明校园 > 特色指标 > 5、创建特色

插上艺术翅膀 点亮艺术梦想

作者:李雯   发布日期:2017-12-29   阅读次数:1202 次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创建于1993年,曾连续多次被评为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学校始终将对学生的艺术熏陶作为实现“有灵性、有品性、有个性”这一育人目标的重要内容,一以贯之地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持之以恒地将艺术教育课程化并在课程体系中彰显独特的地位。因此,在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学校的艺术教育已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先后获得全国舞蹈教学传统学校,“舞向未来”艺术教育实验上海市首批基地学校,上海市学生舞蹈联盟校,上海市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学校等荣誉称号。

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归根结底是心灵的教育,是呼唤起学生美好心灵体验,形成和谐情感,激发艺术参与、创造、分享、服务等行为的教育。基于此,学校汇聚校内外资源,不断探索艺术教育的内涵,寻找最有效的艺术教育形式,让实小的艺术教育活动成为师生们可以共同欣赏并享受的美好生活。

 

一、用凝心聚力的方式  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科学管理

1、 健全网络  责任到人

我校艺术教育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统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主要成员有分管副校长、校艺术总辅导员、学校课程研发部、学生发展部、人力资源部、后勤保障部等相关成员担任。其中,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艺术教育的开展;分管副校长和艺术辅导员负责艺术项目和活动的具体规划、课程研发部负责艺术教学优化、其他学科艺术渗透、艺术拓展型与研究型课程研发、艺术教育教科研活动;学生发展部负责学生校内外艺术活动的管理以及艺术社团的指导;人力资源部负责艺术师资的调配以培养;后勤保障部负责艺术教育所需的各项事务和资金保障。这种多部门成员的管理使学校艺术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保证。

2、制定规划  完善制度

为了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内涵发展,我校制定了《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艺术教育五年规划》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总目标,在《规划》的指导下,学校的艺术教育呈现了艺术氛围浓、艺术教育质量高、艺术师资力量雄厚、艺术活动活跃、学生综合艺术素养明显提高的态势。此外,我校还制定了艺术教育的各项制度:如:艺术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节制,艺术教育评价活动制、艺术项目科研申报制、艺术师资激励制、艺术教育专项活动经费使用制度等。

3、加大投入  革新硬件

为了保证艺术教育的质量,近几年,学校设立专款共投入几十万元,用于艺术教育硬件改造。先后新建和改造了唱游室、舞蹈房、化妆间、美术专用教室、陶艺室和乐器坊。添置学生表演服装、道具,各类打击乐器从环境布置和器材配备上都给予了艺术教育充分的保障。同时,还为每一个艺术专用教室配备先进的触控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了艺术教育的效能。

4、优化师资  外引内培

师资是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学校聘请活动中心马文燕、许林峰、张静等老师利用330后的和社团时间为学生舞蹈、古筝、琵琶、打击乐、动漫画等活动进行指导。同时也输送我校吴怡君、尹志颖、傅琪等教师参加一系列高水准的培训、访学和全国艺术类的竞赛活动。优化艺术教师师资结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既有区艺术学科名师,也有在指导学生发展方面享有盛誉的教师,还有学有专长并在市区展示比赛中崭露头角的年轻教师,而绝大部分教师家学渊源,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和艺术修养,奠定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

 

二、用学科覆盖的方式  催发学校艺术教育的路径探索

1、基础类课程的评价,提高艺术素养

我校坚持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依托各类艺术专用教室开齐开足唱游、音乐、美术等课程。结合课程内容注重学科评价的形式,把学习内容细化到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中,从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综合实践三大板块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挖掘学生艺术学科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分享快乐!

2、特色类课程的延生,形成艺术教材

艺术特色课程深入我校个性化育人课程群、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校本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的重点之一。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各类艺术有特色的课程,弥补学科教学内容单一性局限性等问题,从以美育人,以乐怡情的指导思想出发,校内自主开发了《快乐形体伴我行》《陶土艺术》两门艺术特色校本课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突破继续丰富特色校本课程美术增加了《彩陶乐》、《玻璃装饰创意》、音乐开发了《少儿打击乐》。开拓视野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突出闸北实验小学个性化教育的办学理念从校外引进新型的艺术特色课《SP动画》、《创意光盘》等特色课程,进一步满足学生对艺术的感知提升对艺术的追求和认识。特色课程的开发与推进符合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具有时代性,提升课程的内涵和品质,深受学生好评,对学生艺术个性的张扬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拓展类课程的提升,彰显艺术才华

    艺术教育的成功不仅为学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更重要的是彰显了学生的个性艺术特长,树立学习艺术的良好特性。学校社团活动和330活动本着“以儿童为本”的指导思想,纷纷搭建实践体验和锻炼成长的舞台,先后开设了百灵鸟、金孔雀、琵琶、戏曲、打击乐、陶艺、剪纸、手绘动漫、快乐手工坊、陶玩苑、 玻璃创意华、画、PS动画、彩色玻璃DIY、创意光盘、书法、等一系列艺术类社团,参与学生近50%,成立了舞蹈、合唱、乐器、陶艺、手绘DIY、电脑制作等一系列专业训练队伍。在构建良好的学生梯队的同时,充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艺术潜能,逐步形成了一定底蕴的校园文化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得到了家长、社区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三、用艺术活动的方式  加速学校艺术教育的优质发展

1、艺术活动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丰富的学科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每月的单项技能赛,学科主题活动,学科节等艺术活动都围绕三个延伸去努力实现课程学习的目标,让学科活动更好的为课程建设服务,为促进学生艺术技能提供平台。第一技能延伸,第二学科延伸,第三文化延伸。将作业的内容与小竞赛进行整合,挖掘作业作为课堂内容基础上拓展的功能,挖掘小竞赛作为拓展内容实践后反馈的作用,整体设计,形成“课堂-课外”、“实践-反馈”为一体的学科小竞赛模式。

2、艺术活动与学科德育相结合

学科主题活动中融入育德,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比如,2015“变废为宝”的美术主题活动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音乐以《唱响红歌,畅想童梦》为主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开展班班唱歌会,把歌咏比赛活动作为纪念抗战胜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时代主旋律和红色革命精神,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形成“班班有歌声、人人唱经典”的良好氛围。

3、艺术活动与学科节相结合

融入文化,整合学科资源开展学科节。比如,利用打击乐节和语文、数学等学科进行学科渗透,语文学科结合打击乐的内容开展了,古文化知多少的小报制作,数学学科开展了击鼓传花的数学活动;从打击乐的文化入手,帮助了解打击乐文化的同时,感受艺术的魅力促进技能学习的运用。

4、艺术活动与群体活动相结合

大众化普及化的群众艺术活动更能推动校园艺术文化的形成,各类艺术活动不再是艺术特长生的舞台,让更多普通的孩子参与各项艺术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将这份情感融入到对艺术梦想的追求中去,带着梦想感受快乐!音乐学科节的活动形式更开放,更自由,运用网络海报等宣传媒体让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自我突破寻找属于自己的音乐梦想,让孩子在音乐的陪伴中快乐成长。在常规各类才艺专长表演中加入了集体项目的表演和音乐知识竞猜等活动形式,让更多的孩子有站上舞台在聚光灯下表演的机会,鼓励学生多了解音乐历史与文化。各类才艺都是以班级初赛、年级复赛、全校决赛,以师生投票评选、专业遴选等多种方式共选出人气高才艺出色的各类才艺小达人,如校园十大歌手、舞动小精灵、乐器大咖等。

5、艺术活动与文化氛围相结合

艺术教育在我校随时可见,专门安排学校艺术教育栏目,分阶段有主题的展示宣传。升旗仪式的班级展演中艺术类表演几乎是代表班级的班级艺术底蕴。红领巾广播台每周一歌栏目教唱儿童歌曲,规定每周为校园歌唱日,在每节课前都能听到各班级的优美动听的歌声回荡在校园的上空。电视台为学生带来了舞蹈讲座和舞蹈视频,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舞蹈知识。在校内建立《玻心璃语》玻璃艺术宫,陈列了学生教师创作的玻璃艺术作品。学校每年的六一和迎新都会将一学期的优秀作品向广大师生进行汇报和展演。体现学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更是学校艺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对全体学生的献礼。

艺术教育同时也融入到了学校和班级文化创设中,各班级定期将学生的美术优秀作品和音乐作业进行展示,每个教室中艺术角的精心布置、每个展示区中陶艺和创意作品的呈现——充满艺术的生活环境氛围给了学生们“美”的感受和体验,激发了学生对校园的的热爱。

6、艺术活动与创意活动相结合

艺术活动充满创意,给学生带来了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课题于20169月和20179月,连续开展两届四年级“形光色影”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有效的在博物馆中学习参观体验,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活动手册。鼓励学生有感而发进行创作,作品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陆汝浩老师、李磊老师,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徐林峰老师和玻璃博物馆艺术总监郜莹莹老师共同评选。2016年四年级有11位同学获得上海市“天才玻璃梦想家”绘画比赛一等奖。

同年11月,美术组为全市展示了一场“玻心璃语”装饰艺术展。作品展示形式多样,独特的玻璃质感晶莹剔透。结合课堂打破传统教学概念,玻璃立体造型创意课《玻璃构成》,让前来参观的专家和老师们赞不绝口。

 20176月,我校发了第一份“玻心璃语”校园特刊报,报刊中刊登了实小师生这一年来的优秀玻璃装饰艺术作品,让全集团的师生和家长能深入了解我们的特色美术校本课程,学校形成了浓厚的玻璃装饰艺术活动氛围。并利用玻璃装饰艺术这一项目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玻璃装饰创意美术活动促进小学生审美情感体验的实践研究》、《玻璃马赛克在小学中年级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玻璃替代品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与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实践,学生老师对艺术创作充满热情,创作的作品创意无限,得到上大美术教育基地专家,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少儿美术艺委会专家以及市区教研员的一致好评。

 

四、用教育科研的方式  引导学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实践

教育科研普遍而深入的开展,有助于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实现质的飞跃。我校是上海市课程综合改革试验学校,是上海市课程领导力项目组学校,我校的音乐组以上海市课程综合改试点为契机,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项目的实践与研究成为音乐教研组教育科研的工作重心。聚焦课堂,研究评价,围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主题研究,进行音乐教学单元的重构与设计,结合音乐情景线索,探索形成《学科教学指南》。围绕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开发设计了评价工具和评价量表。借助工具,依托学习评价量表,促进学生音乐学习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评价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围绕“评价前置”进行教学设计,以“评价伴随”开展教学活动。建立表现性评价机制关注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真正达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课堂。

学校美术组申报了上海市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项目《玻璃装饰创意美术活动中提升小学生审美情感体验的实践与研究》,本课题研究旨在整合学习资源、梳理单元模块、开展实施有效指导、创意实践活动等,将玻璃装饰艺术与美术基础课程整合,与社团整合,与校园文化环境整合。在教研组大课题的引领下延伸了多个教研组的子课题《玻璃马赛克再小学中年级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玻璃替代品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语研究》诞生了第一份《玻心璃语》校园特刊报,开展了《形光色影》的美术学科玻璃艺术宫社会实践活动。创建了实校“玻心璃语”校园艺术宫,将玻璃艺术引入校园,装点校园文化环境,课题研究深入的推进设计的各类创意实践活动让学生能愉快、积极地参与以玻璃装饰艺术为表现形式的美术活动。合作中感受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个性化造型能力和创新精神。教会学生用欣赏的眼光观察自然物和艺术品,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造型能力、创作水平。懂得欣赏和评价,掌握运用美术词汇表达和交流自己的审美感受。力求用新颖的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用社会支持的方式  追求学校艺术教育的和谐发展

社会支持,是学校艺术教育拥有持久生命力的重要前提。为此,学校十分注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中。为此,我校一直坚持“立足学校 面向社会”的艺术教育活动宗旨。其次,立足社会服务,让学生在更广泛的社会天地增强艺术锻炼。组织艺术社团学生深入社会,为社会大众提供艺术服务。例如:我们的舞蹈队201610月参加了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舞向未来”体验活动。20169月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成立20周年演出。20169月参加静安区“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20145月参加第31届上海春之声国际,音乐节少儿音乐舞蹈展演。舞蹈队每年都会参加社区街道的各类文艺义演。美术组2014年参加了闸北区童话低碳绿色未来绘画大赛、2015年闸北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手绘小报设计比赛。2016年“水清天蓝民静居安”静安区环保漫画大赛。学校的打击乐虽然刚起步但已经走进社区、幼儿园等不同的场合进行精彩演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为社会服务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艺术才华,更加增添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奉献精神。

 

  艺术教育是校园文化和精神传承的一部分,是学校师生在心灵深处可以栖息和依赖的港湾,让我们继续躬行于学校艺术教育的实践之旅,引导实小学子构建

起更美好的精神家园,让艺术成为孩子们飞翔的翅膀,点亮成就他们艺术梦想的前行之路。

收藏该页】 【关闭窗口】 【回顶部

上一篇:《玻心璃语》玻璃装饰艺术研究

下一篇:《玻心璃语》玻璃装饰艺术



版权所有: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校址:上海市大宁路670号

操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