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班品塑造研究
(一)价值与意义
班品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了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这种班级独有的风貌和精神,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班品的力量不可低估,通过班品建设,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活动,传授丰富的德育内容,使教育要求逐步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品质。优秀的班品形成于长期的良好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班级生活之中,为班级成员的成长、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动力和压力,激发学生奋发进取,是无形又无声的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
(二)目标
1、通过明德校区的“活力小不点”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技能、掌握生活技能、学会生活技能,成为具有良好品质的个体,达到班品塑造的基础目标。
2、通过建设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结合学生良好个体,达到最终塑造班品的目标。
(三)内容
1、明德校区贯穿全年段的活力课程
一年级目前已设置17个主题的生活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知识,选择课程。二三年级由学科老师确立课程,结合学生特长进行授课,让学生学会生活技能、练就生活技能。四年级开展队活动、辩论会、家长课堂等各种形式的班级展示,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主体,帮助学生个性化地发展。五年级的课程则不局限于班级、校园,可以延伸到延伸到社区、体育馆、音乐厅等等,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2、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班级物质环境及其文化意蕴,包括课室基本的物质条件,通风、采光、教学设施、宣传图片、课桌椅的排列、图书角、其它象征还有各种物质设施的布置及其反映出来的文化氛围,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效果。
3、形成班级行为文化。
班级行为文化是指班级学生在班级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及其反映出来的文化气质。创设、组织和参加合适的班级活动,如班级风采展示,校区节日活动,帮助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
4、确立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班级制度的建立是为了维护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是为实现班集体的目标和价值取向,让班级日常活动有序进行的基本准则。班级制度也是在班集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和监督下制定并实施的。通过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班级教育管理制度,营造遵纪守规的心理氛围,对班级学生按照规章制度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使班级学生的行为趋于一致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4、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班风、学风、班级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等。班级精神文化是整个班级文化的核心。学生的言行与他们的认识水平及价值取向密切相关,重视班级的精神建设活动,培养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对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