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80后”学科实践研究
(一)价值与意义
语文80后研究小组成立于2009年,根据项目组名称顾名思义便知,小组成员全部由80年之后的青年教师成员组成。由学校课程部主任语文分管领导盛春老师一手领衔,从成立初期的5人小队到如今扩大至26人的庞大团队,应该说整个团队几乎占据了学校语文教师团队的半壁江山。可以说,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师成长梯队也是从此应运而生。“青年教师强则实小强”,在80后团队发展至今,如何沿着原先的发展轨迹推陈出新,以更全面更高效的发展规划引领着团队的发展,更好地培养青年教师的梯队建设。
(二)目标
1.通过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的教育行动研究的策略达到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性成长的有效目标。
2.通过对青年教师教学行为习惯的教育行动研究的策略达到对青年教师课堂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效目标。
3.通过专题式的小组展示,以定期小组展示的方式推动语文教学和文学功底的专业素养的有效达成。
(三)内容
一、常规工作:夯实基本功:通过从解读、课堂、反思等不同纬度提升青年教
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1、细读《课程标准》。组内同学段教师共同学习该学段课标细则,共同把握公开课进行一次深入的《课标》学习,明确年段要求,了解调整内容,组内每位教师就《课标》中的一项重点内容(例如:拼音、字词)进行解读,整个研讨过程在教研记录本中加以呈现。
2、个人素养:粉笔字 硬笔书法 语言表达
二、听课评课:家常课共同关注在家常课的教学中,注重教态、二次备课、学生互动等多方面的课堂习惯培养。
1、教态:课堂教态自然,能够亲切地与学生做到互动。语言规范,表情亲切自然。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备课:以“解读课程目标——明确年级目标——细化单元目标”为步骤,了解本册教材的重难点。精备展示课,以期青年教师在反复磨课的过程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3、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的同时,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和工整规范的板书对学生进行示范与指导。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
4、课后反思生成:完成“一篇关注表达的文本细读”,执教“一堂关注表达的语文课”,撰写“一份有价值的课例”。在不断学习和思考、实践中,沉淀思想,积累文字,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三、文本解读:文本细读是在一定语境下对于理解文本词汇的深层意义。文本中,是某个词、句或段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确定了特定词、句或段的具体意义,甚至一本书也存在着语境问题。
1、个人解读:在自己本学段根据教学要求或者教研组研究确定三篇文本解
读的课文,每位老师以个人的专业素养和解读方法对文本进行逐字逐句地解读。
2、教研组内成员解读:在本学段成员中,每学段至少有两位或以上的80
后教师,针对同样的文本进行互相的剖析解读,以期达到共同进步。
3、研究小组解读:根据组内解读情况,每组选派两位老师为这个研究小组
的成员进行本篇课文的解读。
4、教研员参与解读:在研究小组成员的解读基础上,每学期我校会邀请教
研员老师特地为语文教师解读文本,在此基础上,我们把小组内解读的成果和教研员老师共同探讨。极大地提高个人的文本解读功力。
四、新增活动内容
1、微讲座:个人成长、技能指导、备课经历、一年级教学指南、课外辅助
(1)微观天下
(2)微观名师
(3)微观实小
2、微课堂
(1)课例分析。
(2)说课展示。(结合本学期重点试卷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