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区实验小学
实施以德育为重点,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工程,随着上海教育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共识。“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教育者群体,教师在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必须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重任。为此,教师如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学校如何为教师创设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环境和资源?这些问题就是本文写作的逻辑起点。
一、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意义
站在教改变革的今天,闸北区实验小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如许之大的压力与挑战。这些压力与挑战有来自学校外部的,也有来自学校内部的因素。正是如许的压力与挑战孕育了培养研究型教师的现实性与逻辑性。
1、培养研究型教师是学校二次创业的呼唤
1993年成立的闸北区实验小学,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四年春风秋雨的历程。作为闸北教育改革实施及不断走向深入的产物,闸北区实验小学已经胜利完成了教育主管部门的一系列嘱托。学校第一任领导集体同心协办,将一所没有文化积淀的初创学校建成了一所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办学质量高位稳定,校园文化富于个性和时代性,教师队伍人心思定求发展,学生人格健康充分和谐发展的窗口学校。学校第二任、第三任校长,更是将实验小学的师资队伍、学生活动建设实现夯实和丰富的宏旨,当然这里面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和闸北区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然而伴随学校自主权的扩大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学校为此需要作出进一步的主动调适,这必然带来学校的第二次创业。如果是第一次创业是以推土机走进一片荒芜之地开始的,那么第二次创业则是以充分挖掘学校的潜力,走内涵式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办学改革措施的总称。而这些环环相扣、衔枚推进的系列改革措施首先需要的是学校广大教师的认同与参与。离开了教师的依托,学校一切的改革措施都将是盲动与误动,致使理想跨越不了现实的鸿沟,最终成为乌托邦式的流产。
然而,既然是改革,既然改革是在如此广阔的领域上加以展开,它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绝大多数的教师可能会从改革中得到更多的、更长远的利益,一小部分教师也不可避免地会丢失原已拥有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的资源。这对于学校教师来说必然伴随心灵的震憾与阵痛。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不计个人的一城一地之得失,把学校办好,使学校整体办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这应当成为实验小学的教师共同的心愿。
群体的目标从来离不开个人的目标。学校的发展计划从来也离不开教师个体的发展规划。面临着新的时代精神,教师个体要获得发展,必须首先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从词义上理解,研究型教师就是处于不断研究之中的教师,此称谓可算是简单而朴素,但是研究型教师的内涵却远为丰富和复杂得多。它要求教师的素质是全方面的,它要求教师首先是具有反思精神的生存态度,教师要对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经历充满不断地自我批判,并在批判中改进自己教育教学的质量,从中获得提高与发展;它还要求教师要善于借鉴时代精神,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它更要求教师要理解社会,一方面学会变社会资源为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学会变教育资源为社会资源,让教育对社会负责。当然,作为再创业期间的学校,更加需要研究型教师对学校的理解与认同、参与,从中获得教师无穷无尽的帮助与力量。闸北区实验小学是闸北区实验小学广大教师的学校。
2、培养研究型教师是闸北人民关注教育的心声
由于历史的原因,闸北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市区平均水平。尽管在区委、区府的常抓不懈的努力之下,闸北的经济GDP水平呈逐年高速稳步上升之态,然而追赶之路仍需付出闸北人民更多的勤劳与智慧。开闸扬波、振兴闸北,是每一个闸北人、每一个热爱闸北的人心灵的最强音。以科教兴区成为闸北人民一个现实而又明智的选择。闸北人民对于办好教育的热情,闸北区委、区府投入教育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俱是罕见的。由此,闸北教育从谷底一跃而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区之列;由此,也有了闸北区实验小学的诞生;由此,闸北区实验小学被赋予了更多、更新、更重的时代使命。
对于闸北教育所取得的成功与辉煌,闸北区实验小学的每一位教师与所有闸北人一样都感到无比的快乐,并分享了闸北教育的光荣。对于闸北人民对闸北教育的热爱,连带着对于闸北区实验小学的无穷付出,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感到诚惶诚恐。每一思之,笔者本人因负有管理学校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不免于“宿夜忧叹,夜不能寐”。继承与进一步发扬实验小学的成功之处,学校教师人同此心。面向时代,面向未来,大胆实践,勇敢超越,为闸北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学生,这是学校教师对于闸北人民最大的、最美的回报。只有成为研究型教师才能担此重托。
研究型教师能够清晰地界定自己必须对哪些方面负起哪些不可推辞的责任,从而增强自己学习、发展的动力,并使之连续、永续下去。研究型教师能够明白从哪些方面改进和增强自身的素质,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研究型教师能够理解区域的整体现状并把握她的走向,进而从中获得所需的支持和帮助,反哺于区域的发展。研究型教师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区域发展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培养研究型教师是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们把即将来临的世纪认作是这样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遍天下的所有个人和公共机构将不仅把追求知识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且也视为目的本身。将鼓励每个人抓住一生中可得到的各种学习机遇,而且每个人也都会有抓住机遇进行学习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我们对教师期待更高,要求更严,因为这一设想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教育青年不仅满怀信心去迎接未来,而且以坚定和负责任的方式亲自建设未来方向,教师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从现实出发,按照科学、严谨的设计与论证,我们勾勒出美好的未来。扬弃传统教育,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就是我们对未来教育的理想图的勾勒和绘制。
研究型教师将在反思、批判与扬弃传统教育及其自身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去构建未来的富于创造和创新的未来教育模式。那么,研究型教师为了主动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改进自身呢?我们首先有必要揭示一下传授教育与未来教育(按照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在观念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区别:
类 型 |
传统教育 |
未来教育(素质教育) |
目 标 |
获得已有知识 |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方 法 |
教师 |
传授知识 |
启发研究 |
学生 |
被动地接受 |
主动地探索 |
特征表现 |
一 |
在现有的知识范围内 |
超越现有知识范围
注重知识的发现过程 |
二 |
学会模仿,解决同类问题 |
培养独创品质,
解决不同质的问题 |
三 |
无实质性的进展,
往往步后尘 |
突破性地发展,
【收藏该页】 【关闭窗口】 【回顶部】
操作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