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培养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2-10-30   阅读次数:958 次


 

闸北区实验小学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界一个亘古的话题。当前教育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教师队伍的水平与质量成为现实迈向理想的桥梁与支撑。新时代对教师的期望悄然变化,时代感、专业化,人文性等特点,日益鲜明,教师们都体验着来至自身发展与外部期望的双重压力,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个人、学校、社会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思考学校前景与发展中,我们和大家一样,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落实。下面,我们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化发展谈一些我们的做法与实践。

 

一、资队伍建设的理念

1、师资队伍建设的精神实质是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为依据,因而,以德为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教育改革的动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2、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教师个体与学校办学目标的成功,因而,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与学校整体发展理念融为一体;学校必须将教师资源作为第一生产力来思考,教师必须把学校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生命载体来热爱,师资队伍建设才是有效的。

3、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与否,其最有价值的体验是学生的人格完善与学业成功。因而,教育质量永远是教师队伍的试金石。

4、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要与社会发展匹配、接轨,学校必须引领他们朝着同国际化、现代化、科学化、人文化目标迈进。

 

二、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鉴于以上理念,我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核心,规划师资发展的总目标,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学习型学校的创建是学校追求的最高的办学境界,它要求我们始终把学校置身于发展的进程中,与时俱进,以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来不断满足社会、家庭、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因而,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促使校长不断地思考,学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管理制度的变化与重构,学校教学特色的延续与创新。这些,都是与教师的培养与专业化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学校层面上的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都是由教师作为载体的,因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必然与学校未来的蓝图融为一体。所以,我们必须创建一套适合学校自身发展要求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与实施的详细方案,为此,我校制定了二零零二年——二零零五年的师资发展规划,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精湛、创新力量、富有活力的高素质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2、组学校管理文化为载体,形成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学习工作的氛围,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

在教师成长的历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身上散发出独有的教育气质,是学校管理文化长期熏陶与浸润的结果。要将崭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师教育行为、处事行为、发展行为必须从发展学校管理文化开始,唯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才会塑造一代主动、进取、努力、创新的教师。为此,我们推出了教研活动三段式研究活动模式,只在形成以提升理念、、能力、素养为重点的教研活动。我们成立了除教职工代表大会以外的学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师工作考评委员会等,管理委员会及学术研究团体,只在创建人文的、民主的、参与的管理文化,形成灵悟的、感性的、积极的学习环境,达到主动的、进取的、一流的工作氛围。我们改革教师考评方式与激励机制,在考评中除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育研究方面,还突出教师潜能的评价,形成劣能少劳、能劳能酬、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管理制度的重组构件了学习、创新的人文环境,浸润了新一代教师,努力培养着主动、勤奋、努力、实干、进取的教师。

3、开展深入教材改革研究与发展为抓手,提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舞台,发展教师现代教育的能力。

教师的工作是创作性劳动,但有时相当容易进入惯性难以突破的劳动,教师的发展与成长,除了教师本人具备一定的基础以及发展的欲望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是支持教师成长的土壤。我校以二期课改、以教师教研课题开展为轴心,我们整合各项研究,规划出近阶段的研究目标:以研究型学习带动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课堂教学的改革,双语教学工作再创学校新的品牌,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改革的支撑,推进教育教学的转型。在工作中发现,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我校共有一名教育系统名师、四名学科名师产生,带动了整个教师群体的教育教学能力,涌现了一批具有潜力的青年教师。

4、施教师专业化素养培训为契机,思考学校教师培训方式与内容,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

围绕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培养,对教师专业化的培训可以有两个层面:

一个层面,是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市、区培训机构组织的教师职务培训、学历培训,超前引领发展的计算机培训、英语专业证书的培训等专业程度要求高的特殊技能的进修。

校内的培训,我们主要落实在四个提高上。

一是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技能学习培训活动,重点落实教师现代教育理论、教师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技术、外语能力等现代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学习,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研究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外语口语能力、心理调节能力、教育技术操作能力等职业素质。

二是提高闸北实小教师的整体形象。开展闸北实小名教师的评选工作,以此为楔机,培养一批具有高尚师德,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能,拥有教育科研能力,形成自己教育风格的优秀教师。

三是提高名教师、学科带头教师的综合实力。开展每学年一次的骨干教师专题研训活动,在学习互动中加强骨干教师的交流,培养教师的自省、思考能力,帮助教师发掘自我潜能,增强成功信心,丰富教育思想,形成教学风格,成为名师、特级教师的预备军。

四是提高教师现代化、国际化教育的视野和能力。开展国际国内教师交流学习活动,与国内著名学校结对子,定期组织交流展示活动,并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国外考察学习,培养教师具有国际化教育的视野与能力,为培养现代化、国际化教师人才而努力。

 

三、我校教师培训案例枚举

1、营造学习化氛围、培养学习型教师。(此案例刊登于《上海教师》卷四,题目为《成功的教师团队是学习型团队》)

学习型教师的培养,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作为一种培养教师团队的方略,首先要营造学习化的氛围。树立处处可以学习,时时可以学习的观念,他可以以小见大,积少成多,博采众长,层层深入。我校成立了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培养导师团,导师团的成员有专家、学者,也有普通劳动者。专家们的每一次报告、辅导、讲评,为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而普通劳动者的学习研究同样使人回味良久。我们曾请来上航吴尔愉、药店工人樊水玉等普通的劳动者。吴尔愉研究乘客心理,服务与大众生活的实例使教师深感学习的含义深刻;樊水玉尝遍千百种草药,练就一身硬功夫的精神,更使教师深感学习的重要;扫地工人在扫地中研究春夏秋冬似的风向、温度对扫地的影响的学问,使教师顿然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我们提倡教师的学习应突破原有知识的结果与专业。我校教师在业余时间的学习丰富多彩,除了正规的学习达标外,还进行金融、法律、电脑、科技、环保、医药等专业学历的学习,他们正朝着复合型教师的方向努力。

我们创设岗位,在实践工作中促成学习。这一做法,使广大教师认识到:生活、工作中处处都有学习。教学中,教学相长是学习;团队中,合作协调是学习;生活中,家人互相鼓励是学习;为人父母、教育子女也是学习······

2、教师学校双主体成功案例(此案例刊登于《上海教育》2002年第34期题目为《做双语教师真好》)

黎菁今年二十出头,清秀、沉静,是学校里一年级数学双语课的教师。黎菁在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学的是数学。来到实验小学后,学校决定培养她为小学高年级的数学骨干教师。黎菁干得出色,深得家长和学生的喜欢。去年,由于工作安排调离原来的班级,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舍不得,强烈要求她留下。

接手了一年级实验班的数学双语课后,黎菁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教学任务里。学科教师担任双语课教师的首要难题是标准、流利的英语表达。这其中包括课堂用语和专业知识方面的表述。黎菁深感自己英语口语方面的欠缺,怎么办?迎头赶上!黎菁第一步是参加英语大专的自学考试。她说:“别人在为双本科努力,我是在为双大专努力。我最迫切的任务是提高英语水平。”英语的大专自考在进行,但是英语专科的学习更侧重的还是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而黎菁迫在眉睫的是英语口语表达。于是,她请了一个家教。这位老师是某外企的翻译。受黎菁请家教的启发,学校现已聘请两位外籍教师来对他们作指导。

去年暑假,黎菁放弃了学校里组织的一次次旅游,认真参加区里组织的双语教师培训班。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有的双语教师还在为课堂上语音不标准,有时自己还得用中英混合的方式讲解而伤神时,黎菁却在为有时不得不夹杂中文来讲解而感到别扭,她已经更喜欢用纯英语表达了。这已成了她的“绝招”。每次听完黎菁双语课的人不仅对她的精彩的教学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对她纯正、流利的英语口语大为赞赏。

另外,黎菁还是一个电脑高手,喜欢自制教学课件。她用VB软件制作的“永远100分”的口算练习课件,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教育事业功在千秋,培养教师当推首位。路漫漫兮而秀也,吾将快乐而求索。

收藏该页】 【关闭窗口】 【回顶部

上一篇:培养学习型教师,为教育的发展而投资

下一篇:尊重、开放和共同发展



版权所有: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校址:上海市大宁路670号

操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