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行为规范 > 校园文化

“个性化教育、生态状成长”的基本理念和框架

作者:管理员   来源:None   发布日期:2008-10-26   阅读次数:590 次 


 

一、理念描述

个性化教育——其实质是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重要依据,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或特点,是以个性充分发展,人格健全为目标的教育。

生态状成长——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处于生长期的生命体,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教育就顺应每一个孩子自身发展成长的规律和需要,提供适合其个体自然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机遇,完成学生知识增进、道德向善、人格完美、能力提高,情感高尚和身心健康的育人目标。

个性化教育、生态状成长——从教师工作者的立场剖析不同个体的教育需求并满足尊重差异,最大程度地提供学生生态成长的自由基,帮助学生接近和实现希望和梦想。

 

二、理念内涵

我们从以下方面来设定“个性化教育、生态状成长”的内涵:

1、个性化教育应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切入点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位教师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其独特不同的性格和心理。而每一所学校也都是有异于别校的独立体,具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契机与发展路径。个性化教育就是避免教育的千人(分别包括师与生)一面,千校一面的千篇一律,以更有针对性、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这样的教育以尊重人的个性为基础,以人的个性发展作为工作的起点与终极目标,这种符合自然生长规律的教育,就是一种原生态的教育。

2、个性化教育应成为教师职业状态的中坚引擎

    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应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切入点,并融会贯通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教师群体是实现“个性特长+生态发展”育人导向的主体实施者,必须深刻知晓个性化不是表面无端的标新立意,而是致力于追求道殊归同的工作效果,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各自与众不同的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即独特的想法、独特的做法和由此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结果,而这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创新型教师与创新型人才的不断涌现。因而引导教师从最擅长的事情做起,从自身最容易的事情做起,以达到每个个体最佳的发展效果,汇聚成学校工作的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最终完成在个性化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教师节职业状态的可行性调整。

3、个性化教育应成为学生生态状幸福成长的施力主渠道

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教育的个性化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当今学生主体是否得到充分发展、个性是否良好、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检验素质教育成败的主要标志,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富尔报告书《学会生存》中指出,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富尔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活动才可能具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因此可以说,个性是创造的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没有变化的学习生活是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的。

个性化教育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依托。同时必须触及学校德育工作(拓宽德育渠道,唤醒德育主体,促进个性发展);触及课外活动(搭建多彩平台,丰富课外活动,展现个性风采);触及教育评价(建立个性档案,实施特长评比,张扬个性品质),使个性化地发展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生长点。

收藏该页】 【关闭窗口】 【回顶部

上一篇:2008年闸北区实验小学科技节活动方案

下一篇:“生活的准则”征文活动方案



版权所有: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校址:上海市大宁路670号

操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