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区实验小学 周碧筠
“噢嘞……噢嘞噢嘞噢嘞……”终于等到下课的铃声了,此时的我似乎彻底输给了高温,唯一能做的,就是拖着疲惫的身躯,汗流浃背地冲回办公室。刚上完三节课的我,此时对椅子的想念异乎寻常,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没有吃午饭。然而,屁股才刚落座,就看到我们班的“小不点”横冲直撞地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进门第一句便是“周老师,他们……楼上……把门口走廊里阿姨没……没拿走的汤桶踢翻了!”我的心底此时噌地就起了一阵火,无声的呐喊充斥了整个脑海——“天呐!这一群小恶魔,难道就没有一分钟能消停吗?你们的脑袋难道没有我就不转啦?”尽管心中满是抱怨,然而,疲惫完全压垮了我——同时压垮了我的怒火,“让劳动委员和今天值日生的同学安排清扫一下,用拖把将地上的汤拖干吧!”“啊?……哦!”“小不点”明显对我的平静感到诧异,但聪明伶俐的她很快便消化了我的话,上楼去了。
五分钟以后,她的小脑袋又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周老师,教室里的洗手液用完了。”安静,倒抽一口冷气,无奈的叹息,随即是“我去买。”当这三个字从我嘴里迸出来的那一刻,我看到“小不点”眨巴着大眼睛,完全摸不着头脑的样子,但此时我的牙缝里也只愿意挤出这三个字了,在重新趴回桌面的最后一刻,我的脑海里只闪过一个念头:要是真有阿拉丁神灯,我现在就许第一个愿望——希望这群小东西们快快长大,以后这样的小事儿他们能自己解决……
这是属于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80后教师独有的回忆,一个连自己都还没真正长大的孩子王,和一群等待长大的小毛孩儿,在同一个屋檐下,闹出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特立独行的80后在遭遇养尊处优的90后时,徒留的竟是一声叹息,同为独生子女,最大的共同点却都是我行我素,那段争锋相对的日子简直是不堪回首,“驾驭”一词在我看来就是天方夜谭。若不是后来的这句“教室不仅是师生共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在我的心底安营扎寨,现在的我怕是还没找到“班主任工作”入门的钥匙,自然也不会有非同往日的幸福。
一年半后的今天,依然是上完三节课疲惫的我,发生在眼前的一切已截然不同。“扬扬,‘不点’呢?”这是我对“小不点”的爱称,但班里的同学更爱叫她“小报告”,因为她的最爱就是将“报告老师”挂在嘴边,虽然是我的小“心腹”,但却不怎么受班内同学欢迎。“我去领粉笔了!”说曹操,曹操到,这会儿小家伙已捧着两盒粉笔跑到我面前了。“果然还是我们家‘不点’乖啊!”“周老师,你说错了!她怎么成你们家的了呢?”中午,班里的女孩子们都最爱围着我闲侃了,这会儿的一句话就像是人堆里的炸弹,立刻引来一片哗然。“怎么不是‘我们家的’呀?说你们这些女生脑筋转得慢还不承认?我们的班就是我们的家,不是一直说我们是一个大家庭的嘛!”没想到向来以凭嘴著称的“小黑”今天居然说到我心里去了,心中不免一阵窃喜,看来这一年多的“温馨教室”活动没有白搞,连以前如此调皮的学生都爱班如家了,趁热打铁的我赶快附和:“对,没错!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我们家的孩子!”也许说这句话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意识到它拥有的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但是后来,我才真正明白,对于“家”的牵系不仅牢牢锁住了我的心,对于孩子,“归属感”同样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当这样一句“我们家的×××”在班里悄然走红,成为班级流行语的那一刻,孩子们“爱班如爱家”的那颗心也已悄然打开。“小不点”不再是“小报告”,因为伙伴们理解了她关爱集体的热情,而她也不再仅仅是“报告”,主动出击地为班级服务成了“不点”现在的最爱。在上个学期末的“岗位之星”的评比中,同学们更是一致推选她为“岗位小明星”,这给了“不点”无限的快乐和动力,在这样一个温馨、和谐的团队中,她因为得到肯定而倍感自豪,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变得更自信了。不仅仅是她,沐浴在这个温馨集体中的孩子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悄然改变着:以前时常和同学发生口角的“小霸王”现在成了“欢乐操场”活动中的领军人物;曾经寡言少语、自视甚高的“大才子”现在成了班级“1+1学习结对”活动的骨干;还有凡事都无所谓的“不高兴”和总是丢三落四的“没头脑”,这对难兄难弟以前可是班里出了名的捣蛋鬼,现在么,不用说,自然是大变样了,尽管还是免不了要犯些小错误,可是,看他们每天兢兢业业地为班级排桌椅,就知道“温馨教室”的魅力有多大了……
“温馨教室”的创建不仅改变了孩子们,也完全改写了我的生活。收集起关于孩子们的琐碎小事,撰写教学札记已成了我现在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翻开厚厚的笔记本扉页,许多看似零星的火花从记忆深处流泻出无限的感动,字里行间透出的快乐带我回到了那一个个难忘的瞬间:每逢节日的早晨,总会有孩子早早来到教室,赶在我这个“早班车”的前面,画满整整半黑板的画,向各科老师表示节日祝福(细心的他们还不忘留下半块黑板给老师上课呢!);班级里的洗手液、餐巾纸、垃圾袋已许久不需班费打点,因为总会有热心的孩子在快用完时自动补上;去年暴雨橙色警报的那天,看到我一脚高一脚低地趟水走在校园里,还没家长来接的孩子见了都大喊着说要过来“救”我,引得我们班的数学老师笑得合不拢嘴,一边拉一边劝“周老师的实力证明,她绝对可以安全过来,你们乖乖的,别乱跑!”好不容易才止住了他们的脚步……细碎的点滴难以全部拾起,然而这一个个定格的画面,总能让我感到从心窝里升腾起的热量,这种亲人般的师生体验是我从未有过的,也正是这种融洽与快乐,让我们的教室,我们的集体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温馨——我和学生间像兄弟姐妹一般共同成长。
正如某一首歌中唱到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关系的融洽和师生间的人文环境,都是构建“温馨教室”的根本所在,也是营造“和谐校园”的关键。一个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家,一个让孩子们感到温馨和谐的家,才是温暖的家,在这里充满知识、友情、信任、相互帮助、彼此关心……最重要的是师生的共同成长,这儿是一个真正用爱心围起的大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