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围绕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坚持基于“儿童视角”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和新德育精神,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教育和校园文化、教师育德能力建设,努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实小教育的优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工作重点】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全员育德能力。
坚持常规教育,重在行为养成教育。
完善课程建设,营造多彩校园生活
深化环境育人,推进温馨教室建设。
拓展工作空间,构建家校融合一体化。
【具体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全员育德能力。
以提升育德能力为重点,加强与时俱进的班主任工作研究,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格局。
1、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
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德育三年规划有效推进与实现。
2、积极探索班主任发展的新途径,以形式多样的学习研讨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
(1)开展市十佳班主任佘茜老师和第四届名班主任表彰大会,充分发挥名班主任先进示范、辐射和专业引领、孵化作用,做好新班主任的培训、指导工作,带动新班主任的迅速成长。
(2)开展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实训活动,开发平台让班主任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专业能力。可以开设关于人际交往、班主任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等实训活动。鼓励更多的班主任参与心理健康资质的专业培训。
3、探索年级组长德育工作责任制,促进年级组长自主创新发展。设立常规工作目标责任制、德育实践活动责任制、年级组行规落实责任制,倡导年级组长在德育管理与活动中重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学科育人理念,构建各年级的德育特色品牌。
4、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以阵地建设为抓手,继续开展队日活动、规范完善领巾课程,开展系列“手拉手”主题活动,增强校园内的队性文化,增强队员的组织观念、组织意识。
二、坚持常规教育,重在行为养成教育。
1、继续开展文明示范班队的评选活动。依靠不同层面、不同条细的力量,细化评选项目、公平评选结果,扎实推进行规检查评比工作,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养成。
2、加强值勤中队队员行使管理、监督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少先队、值勤中队的职能作用,值勤中队继续参与学校班级日常工作的检查评比,做好值周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
3、组织班主任团队共同解读沪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9条“三爱”、“三讲”、“三护”,并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加以实施贯彻,同时修订我校学生日常规范标准,努力践行,巩固我校上海市行为规范校的荣誉成果。
三、完善课程建设,营造多彩校园生活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100个怎么办、行规养成教育、品社课、领巾课、国旗下讲话等途径,把常规教育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利用各类德育载体,立足常规,提高专题教育的附加值。
2、开展社团课程三级化管理,根据区级、校级、年级不同标准开展三级社团的组建,完善社团的活动机制,开拓社团的活动领域与阵地,优化社团活动的评价模式。
3、利用家长资源,构建完善的德育校本课程群。学校原有的“成长中的100个怎么办”、“达人秀生活课程”、“男生女生课程”、“小职业课程”等校本课程,与少先队“领巾课程”将进一步在实践中变革与创新。
四、深化环境育人,推进温馨教室建设。
环境育人,环境造就人,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学期,我们以“班级环境我来建”为主题,深化“温馨教室”建设。
1、教室环境:定时完成教室黑板报、学习园地、小岗位大奉献等版面内容的更新,加强图书角、绿化角、卫生角的管理,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2、人际环境:以优化同伴关系为重点,倡导“微笑面对面、关爱心连心”,营造学生礼仪风尚、相互关爱的温馨氛围。
3、网络环境:强化网络育人意识,继续探索利用班级网页和校园网的平台,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传递学生的点滴进步,确保家校同步,倍增教育的效应,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
五、拓展工作空间,构建家校融合一体化。
家委会工作进一步拓展工作的空间,融入学校方方面的工作中,渗透于学校教学与教育活动。
1、校级家委会共同参与德育课程的构建与丰富,“达人秀生活课程”、“男生女生课程”、“小职业课程”等校本课程要进一步完善与创新,构建与时俱进的德育课程群。
2、学校为班级家委会活动提供方便,班级家委会与班主任一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资源与机会,为家长提供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
3、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活动,为家长创设更多地机会,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工作,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4、充分利用校园网 “家校通”家委会专页,保障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为家长提供探讨家庭教育问题的平台,传播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